编者按:10月16日新华网新华访谈栏目专门采访了广东省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产业化委员会主任陈东敏,陈东敏主任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经验做了重点介绍。为此,新华网以《新潮澎湃看中国|跨越死亡谷》专门进行了重点报道。该报道希望能够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技术转移或新型研发机构带来启发和帮助。
新潮澎湃看中国|跨越死亡谷
发出像蝙蝠一样高频率声波的静电耳机,抵御太空辐照的非晶合金材料,月球上的“天选玻璃”等这些高科技成果在位于广东东莞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都可以找得到。
2018年成立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目前已引进25个全国顶尖的材料科学,“创新样板工厂”团队,直接孵化35家产业化公司,市场估值超50亿元。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打造“国之大材”
01.用成果转化支撑区域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也是现代科学研究创新基础性的技术领域涉及到所有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对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选择落地东莞市,实验室产业化委员会主任陈东敏介绍,“东莞是制造业强市,这里庞大的民营企业绝大部分跟材料有关”,落地东莞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也将自己定位为“成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策源”。
02.架起成果转化的铁索桥
科技成果转化尤其在概念验证阶段,由于资源投入不足这个阶段被称为成果转化的“死亡谷”,“要在死亡谷上面架一座铁索桥这是我们最近一直在打磨的模式的一部分”。为了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谷”,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提出全链条创新模式,通过先奖后投、技术入股、巧妙松绑、公共技术平台等先行先试的创新方式将一个又一个硬核科技从实验室推向市场并获得了社会资本的肯定。
03.以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广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形成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多年实践,陈东敏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是要通过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来驱动新质生产力,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其次,新质生产力不是放弃传统行业,所以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实现现代化也需要从源头创新,“我相信松山湖实验室坚持做下去会带来全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目前更需要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经验推广给更多的机构让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