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服务热线:010-8283096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指南
一年转化成果20项,交易金额6000万--看河南中创技术转移实战经验
发布日期:2024-05-10

目前,我国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工作已转入常态化运行,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还在持续稳步推进。为提高职业技术经理人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水平和能力,帮助职业技术经理人了解国内地方技术转移成功经验,我们今天刊登一篇来自河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瞧的报道,报道的主人公是河南省中创科技评价研究院院长、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师赵亚君。在赵亚君看来,科技成果转化员主要服务对象涵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高端人才等多类市场主体与经济社会要素,是年轻人可以积极投身的朝阳行业,“可以说成熟且职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员,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高效转化的必要条件,职业发展前景无限光明。”文章原题目为《一年转化6000万元!这个职业新赛道要火,提前入局》,仅供参考。

原文如下:

“2023年,河南某教授的一项专利成果被中介机构以20万元买断,同时中介加价260万元,以280万元将此专利转卖给下游企业。一天之内,同一专利成果身价却相差十数倍,这对于科研团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打击。”采访中,河南省中创科技评价研究院院长、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师赵亚君提起这个例子时,仍不住地惋惜。赵亚君是科技成果转化员,其职责和使命就是完成“从科研成果到产品应用”的“嫁接”,这个群体通俗讲,就是为科技成果找“婆家”  、为产业需求找“娘家”的“红娘”  。别小瞧了这个行业,他们同样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由人社系统的职称部门进行评审。精技术、明政策、善管理、懂法律、通市场、熟金融、善转化、能谈判……都是他们的标签。 

实力够不够强,数据来说话

2023年,赵亚君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转化金额6000万元,帮助多家企业将科技成果变成更多的真金白银。

“科技红娘” 为科技成果找“婆家 ”  、为产业需求找“娘家”  

4月23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见到了赵亚君,她身着浅色新中式套裙,温婉沉静,齐肩短发衬得人干练利落。科技成果转化员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进行了直击体验。从清晨到傍晚,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全程跟随赵亚君,在被排得满满当当的日程里,充分、真切地感受着科技成果转化员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领域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早上7点30分,记者跟随赵亚君从郑州市区北三环附近出发,9点前赶至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沟通科技成果评价相关事宜。乘车的时间也被见缝插针利用起来处理工作:电话沟通项目申报、登记流程,微信回复咨询留言,草拟企业调研报告。45分钟高效谈完业务,马不停蹄出发前往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某高校对接科研专家,沟通新技术能运用到哪些生产环节,能多大程度促进生产工艺的改进。下午1点,返回单位工作。下午3点,出发赶至郑东新区某央企,就客户提出的科技成果登记等问题进行答疑……“前一天安排好的日程随时会发生变动,今天的工作量算不上饱和。”坐在车后排的赵亚君边说边用一双白色高跟鞋将出门穿的运动鞋换下,“因为经常要出差,车上常备着鞋,以应对各种场合。”晚7点,送走从外地赶来的访客,赵亚君一天的工作才算画上句号。


image.png 


一项科技成果若想走向产业化,往往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我们这个群体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员,通俗讲,是为科技成果找‘婆家’、为产业需求找‘娘家’的‘红娘’。”赵亚君笑道,“但我们远没开封万岁山的王婆那么火。”  “科技成果转化员职称评定近几年才开展,此前我有科技咨询师的身份,一直从事转化工作。”在赵亚君看来,科技成果转化员主要服务对象涵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高端人才等多类市场主体与经济社会要素,是年轻人可以积极投身的朝阳行业,“可以说成熟且职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员,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高效转化的必要条件,职业发展前景无限光明。”

“亏了”,某专利以20万元价格出让后被中介280万元转卖,“亏大啦!”

一般科技成果出炉,会流入专利市场,但不少科研人员并不了解市场上的一些运作手法,有时难免出现不利局面。去年,河南一位醉心科研的教授找到赵亚君,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事宜。交谈中,这位教授提到不久前他才获得了一项新材料方面的专利。因在科研中倾注了诸多心血,结果也令人欣慰,教授不免如数家珍般地将科研过程和技术成果介绍了一番。出于对行业领域的熟悉和对产业需求端的了解,赵亚君判断该专利成果能在某一环保领域发挥大作用。“这个技术好!要是能转化成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可是杠杠的!”赵亚君听得十分动心,当即表示愿意居中牵线,要为此技术找个优质靠谱的企业做“婆家”。“哎呀!我刚把这个专利出让给代理机构!”教授的话一出口,赵亚君的心瞬间凉了半截。她有些不甘心地问教授以什么价格出让了专利。“20万元!”一个令赵亚君听了忍不住直拍大腿喊“亏了”的价格。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赵亚君认为这项新材料方面的专利成果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业界的影响力也不小。如此低价售出,可能会有“猫腻”。果不其然,经多方查证获悉,代理机构以20万元从教授处买断专利后,同时加价260万元,在专利到手后的第一时间转卖给了一家下游生产企业。一天之内,同一专利成果身价却相差十数倍,这对于科研团队和成果转化来说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一般科技成果出炉,有些会流入专利市场,不少科研人员不了解一些运作手法,容易吃亏。”赵亚君表示,科技成果转化员之所以是技术供给方和产业需求方的“桥梁”“纽带”,其价值意义就在于能更为客观的评价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一定程度上维护交易的公正、透明、公平,加强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哪儿出了问题”,“勒紧裤腰带”搞出的科研成果,为啥转化难?

2018年,河南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尚处初创阶段,却拥有一项能傲视业界的领先技术。企业的掌舵人明白若想保持技术“一骑绝尘”的态势,仅靠维护现有的单一产品,啃技术“老本”是不行的。所以,当企业年营收刚够到1000万时,掌舵人就十分有魄力地拿出600万元用于技术创新和新品研发。万万没想到,企业“勒紧裤腰带”搞出的成果,在转化环节却碰了壁。"我们这么重视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投进去,为啥连个像样的水花也没泛上来?"眼看着成果转化的结果不理想,没有产生预期效益,企业掌舵人很不理解,急得直挠头,“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赵亚君了解到企业情况后,先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找“症结”,并为“底子不错”的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创新发展规划》,也解答了企业负责人的疑问。


image.png 


“不仅是产品定位出了问题,对目标客户群体的预判也存在偏差。”赵亚君打了个比方,比如一项先进的纺织技术,可以应用到服装生产中,也可以应用到医疗器械生产中,但两者量产出的产品和目标客户群体可谓是天差地别。优秀的科技成果犹如一张“网”,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张力,在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一番专业精心的策划,也要按战略步骤一步步推进。优化调整产品定位,牵线国内业界科研大咖加持研发团队,直到创新成果顺利走向火热的生产线,科技成果转化员要做的不仅是将企业“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终于在2020年,该企业拥有的科技成果之“网”,粘连起更广泛的市场用户。其中不仅某类抗菌医用产品被三甲医院“相中”,甚至还有一类医用耗材获得国外认证,首次实现出口海外。当年,企业的产品销量达到质的飞跃,营收突破了1亿元。

年轻人闯入“新赛道”,科技成果转化市场需求规模大,难点在哪里?

为何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赵亚君从武汉大学毕业后曾在高校任职,她发现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存在“堵点”“卡点”。“科技成果转化难,不只绊住了高校。从基础研究到专利技术的诞生,再到技术成果应用到产品、产业,最后通过企业批量生产走向市场或是应用至产业链。这一过程中,仅靠科研人员很难实现。打通转化全链条也绝非易事,科技成果转化是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属于‘养成系’,周期普遍较长,又涉及多学科、多主体、多环节,需要一批精于技术,懂专利和产权保护,有商业洞察力,把握得了政策,能匹配得上资源,还要善谈判的专员。”赵亚君表示,基于此,优秀的科技成果转化员通常被认为是集技术管理、业务经营、融资服务、销售、法务等不同职业的“复合体”。“短期培训和传帮带不可能迅速‘量产’出合格的转化员,优秀的从业者需要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的沉淀。”赵亚君称。

进入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实现成果的可转化、可转移。据记者了解,作为新职业之一的科技成果转化员,目前此类人才还比较稀缺,未来市场需求规模会更大,已有不少年轻人闯入“新赛道”。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瞧

 


© Copyrights 2020 中技网-专业技术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228号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承办单位: 中技网/北京东海巨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北京东海巨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